2010:如何解决中国经济的“深层次”问题?
发表时间: 2009-12-15来源:

    新华网北京12月15日电 题:从“困难之年”到“关键之年”

    新华社记者谢登科、周英峰、刘铮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中,中国经济以一条引人注目的快速反转“V”形曲线,即将走完新世纪以来最为困难的一年。

    2010年正向我们走来。无论对于全面摆脱危机影响实现经济全面复苏,还是谋求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而言,这都是一个关键之年。

    从“困难之年”到“关键之年”,中国经济既面临新的机遇,也面临新的挑战。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我们需要抓住关键之处奋力“迎战”。

  “困难之年”凸显“关键矛盾”

    几天前,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等部门公布了11月份的最新经济数据,工业增速再创新高、居民消费价格转正、进出口总值转正……一系列信息表明,中国经济回升向好的势头在进一步巩固。

    “从现在看,中国经济在保增长上取得了显著成果,但目前还是处于一个关键时期,还有许多深层次问题没有解决。”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近来不断强调这一观点。

    姚景源所说的“深层次问题”,大多数并不是金融危机带来的新问题,而是长期影响着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矛盾。只不过,金融危机的发生,使它们得到了更集中、更充分的暴露。

    去年第三季度起,世界经济险象环生,国际金融危机持续扩散蔓延。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经济快速下滑,陷入了新世纪以来最为困难的局面。今年一季度当季经济增速只有6.1%,为近年来的最低点。

    有不少人发出这样的疑问:这次危机并没有改变我们经济的基本面,但为什么冲击这么大,这么明显?

    “表面上看,是外贸比重偏大,实质上,反映出来的是增长方式上存在问题。” 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副主任祝宝良说。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年均增长9.8%。特别是2001年以后,经济连续7年高速增长。但就在这一过程中,经济中长期积累的结构矛盾不断强化,面临的转型压力也越来越大——

    从需求结构看,长时间依赖出口和投资,消费需求不足;

    从产业结构看,主要依赖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发展滞后;

    从要素结构看,长期依赖物质资源的高投入、高消耗。

    “这一切,导致的是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方式粗放。”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说。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不合理的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这又一次警示我们,主要依靠物质投入、外延扩张的传统经济发展方式难以为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

    而就在复苏力量不断积聚的同时,当前经济中出现的问题,又增加了人们对未来的担忧:经济增长中投资贡献率高达95%,其中又以政府投资为主;产能过剩问题在部分行业非常突出,重复建设现象又有所抬头……

    一系列关键性矛盾和关键性问题的凸显告诉我们,只有加快调结构、促转变、上层次,走出困难的中国经济才能有后劲、可持续。

(责任编辑: 王悦威 )
 
责任编辑:和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