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案例:其实我不想偷东西
发表时间: 2009-09-10来源:

(心理案例已经匿名处理,请勿对号入座)

 

真实姓名

小夕

真实性别

真实年龄

28

婚否

未婚

真实职业

研究生毕业,已经工作,主要从事的是:教育交流

主要家庭成员

关系

年龄

学历

职业职位

逝世否

离异

与自己共同生活否

父亲

55

高中

技术工人

 

母亲

55

大专

会计

个人主要心理问题简述(500字以上)

我有一个恶习:就是喜欢偷拿别人的东西吃,所以在超市也会情不自禁的偷尝散装食品。

我一直想改,尝试过几次,都失败了。而且曾经两次因为偷吃称好的食品然后又不买被保安抓住过,当时我后悔不已,很痛恨自己。下定决心改掉恶习。但现在还是改不了偷吃的习惯。

本次预期主要咨询目标:

分析并提出建议,帮助改掉恶习。谢谢

咨询费用类别: 免费咨询

                   

 回复:

小夕:

您好!你的来信我刚才已经看完了,很理解你此刻复杂的心情,也很为你有如此的行为习惯而担忧,真希望你能尽快的好转起来。

大量的研究表明,有偷窃癖的人多有性格缺陷,如自幼倔强,好胜,自私狭隘,交往面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报复心”极强,无论是家人的责骂还是同事朋友的批评,都很容易使他们耿耿于怀,产生一种报复的冲动,而这种报复心理往往通过偷窃行为发泄出来。久之,这种行为似乎与报复无直接关系,更多的是一种“行为模式”。

那么,偷窃癖有哪些独特的表现?

1)这种行为是不能控制的、反复出现的偷窃冲动,当其达到一定程度时,自控能力下降而去作案,以满足变态心理的需要。

2)偷窃前无预谋,均由行窃前的冲动所致,且是单独作案。

3)此行为习惯是逐渐形成的,且持续进展,长期迁延,矫治较难。

4)多数患者有人格缺陷的表现。

此类行为与家庭教育方式、个人经历等有一定关系。女性多见,症状在1720岁充分显露,且与家庭经济状况、个人文化水平没有必然的关系,有的智力水平、文化水平还很高。由于你的来信内容较为简短,很难对您进行帮助。因为一个人偷窃成瘾往往和他的成长经历、性格、生活事件等有关系。

我的建议:

1、建议你就近到大学里专门心理咨询机构寻求帮助。

2、建议您深刻认识偷窃行为和社会规范是相违背的。

3建议你找一根橡皮筋。每次有偷东西的冲动时,就拿这根橡皮筋狠狠地弹一下自己的手背,这就是心理治疗中著名的“橡圈厌恶疗法”。每次这种疼痛刺激,会伴随冲动欲望重复出现,时间一长,大脑中就会留下一个印象,这种冲动伴随而来的就是一种痛苦。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训练,就可以慢慢弱化病人的这种“偷窃”欲望

在这里我将收集到的一个案例转给你看看,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杨上大学不久,看见同宿舍一个同学的抽屉经常不上锁,便趁别人不在时,就顺手拿了几张菜票,。连偷了几次,都没被发现。以后,只要看见别人的抽屉没锁好,或是看见别人的钱包放在桌面上或其他地方,小杨总要想办法偷一点。但每次偷得都很少,只从一叠菜票或钱中抽出一二元,有时哪怕只偷一两角钱,他都感到莫大的满足。若偷不到钱或菜票,他就撕别人放在桌子上的面巾纸或倒一点他人的洗发水等,有时从别人的笔记本中撕下两三页。他的行为多次被发现,可都痛哭流涕并能如实交代,甚至跪下请求同学原谅。但并未因此而悬崖勒马,渐渐发展到私配钥匙偷开他人抽屉。每个学期开学时家里给他带五六干元,平均每月都有近千元,其实花不完。

他平时学习很用功,无论是周末还是寒暑假,都刻苦读书,很少与同学来往,除非别人找他。除了学习成绩好,别的他什么都不懂:不懂得如何与人交往,不会买衣服,更不会唱歌、跳舞、打球。上大学后,由于性格内向、兴趣贫乏,还有点孤僻,所以同学们极少找他玩,小杨感到非常孤独。小杨说,看见别人在一起有说有笑,一块打球,一块打扑克,一块出去玩耍,心里既羡慕又妒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同宿舍同学都考得不错,小杨却成绩平平,于是感到非常失落和压抑。不久,便出现偷窃行为,并一发不可收拾。

小杨来自北方一个农民家庭,父母是个体户,一年四季忙着做生意,很少有时间在家。姐姐比小杨大四岁,读到初一便辍学回家干活。姐姐很能干,家里的农活基本上由她张罗。小杨是全家的骄傲,由于学习好,所以家里很少要他干农活。由于父母、姐姐都没多少文化,故除了经济上的支持外,家人对小杨说不上多少鼓励的话。平时一家四口人各忙各的,很少相聚。小杨说,除了经济上的联系外,他与家里人没什么共同语言,彼此之间好像没有什么关系似的。

似乎可以认为,小杨的偷窃行为与其性格和环境有极大关系:

由于家庭的缘故,小杨小时候缺少足够的沟通和关心,这对其内向性格的形成有一定关系。他只知闭门读书,很少与人沟通,缺乏必要的社交技巧,使其难以适应新的人际环境,并助长了其孤独内向的性格。中学时代由于学习成绩优异,尚有值得骄傲之处,性格上的弱点未被重视;上大学后,各方面都不如别人,使其感到空前的失落,心里失去了支撑点。在小杨心里,自己好像被人遗忘了一样,看不到存在的价值。所以在潜意识里,他希望通过某些行为引起他人的注意。

偷窃癖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是教育的失误。帮小杨根治偷窃癖的关键,是要帮其掌握适应社会生活的各种技巧技能。给他制定了心理咨询的两大步骤: 1.用催眠和行为疗法戒除偷窃行为。 2.训练生活技能技巧。

责任编辑:和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