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厦门6月15日电(记者陈斌华 裴闯 沈汝发)第三届海峡论坛11日开幕当天,宏发(中国)集团副总经理林移艇特意从泉州赶到厦门,邀请从北京和台湾前来参加论坛的朋友到厦门香江游艇会乘坐游艇,畅游厦门、金门之间的海域。
“现在我们泉州大的民营企业都有自己的游艇,像九牧王、安踏的游艇都很大,”林移艇兴奋地说,“我也订购了一艘游艇,等考了驾驶执照,就可以出海去钓鱼、看海景,还可以从厦门开船回泉州水头。”
1979年元旦,厦金之间打了几十年的炮战停火了。1991年4月,连“无形的战争”——两岸之间的“对敌广播”也停止喊话。而从福建沿海海岸到台湾本岛、面积为8万平方公里的台湾海峡水域,近3年来随着两岸关系走上和平发展轨道,更从“冲突之海”蜕变为“合作之海”。
2009年8月15日10时30分,海峡两岸100名游泳健儿从厦门椰风寨海滩出发,经过约两小时的劈波斩浪,成功横渡厦金海峡,抵达小金门双口海滩。
只身征服过英吉利海峡的“中国横渡第一人”张健参加了这次泳渡活动。他说:“原本我已经退居二线,但听说是横渡厦金海峡这么有意义的活动,我没有多考虑就复出了。”
“厦金海峡横渡活动跨越的不仅是海峡,更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时任厦门市市长刘赐贵说。
在两岸战争与对峙的年代,这片海域游动的不是游泳健儿,而是人民解放军的侦察兵和台湾军队的“蛙人”。他们的军装不同,但目标却很一致——“摸哨兵”或“抓舌头”,以侦察敌情。
2008年10月23日14时30分,3颗红色信号弹在台湾海峡升起,宣告两岸首次大规模海陆空联合海上搜救演习开始举行。演习中,两岸动用专业救助船、公务船、民间船舶25艘和其他辅助船16艘,救助直升机2架,携手救起两艘船只发生“碰撞事故”后的落水船员。
“这次两岸搜救力量首次共同参与的演习非常成功,”时任福建省海上搜救中心常务副主任高军说,“这将成为今后两岸海上联合搜救的良好开端。”
这样的演习已是时势之需。进入新世纪以来,两岸“小三通”“大三通”先后实现,福建沿海近10个主要港口都开通对台海上直航,“两门”(厦门-金门)、“两马”(福州马尾-马祖)、泉州-金门等“小三通”航线与跨越台湾海峡的客货运航班十分繁忙,台湾海峡成为货真价实的“黄金水道”。
对闽台渔民来说,台湾海峡历史上就是他们耕海牧渔的“海上田园”。近年来,两地捕捞业、海水养殖业等海洋产业合作规模不断扩大。
“今年我们在东山县杏陈镇埔头村租用虾池200多亩,还打算到云霄、漳浦、诏安等沿海县,拓展龙须菜养殖,”来自台湾台南县的许庆华说,“我很早就来大陆,经历台湾与大陆关系从紧张到和缓,感受很深刻。两岸和平相处,可以共同发展经济,台湾和大陆的老百姓都可以受益。”
台湾海峡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已发现的矿产种类有60多种,还有两个面积较大的油气田,总面积达1.1万平方公里,预测油气资源总量达3亿吨以上。1996年,两岸石油公司签署协议,共同勘探“潮汕凹陷”和台南盆地部分海域的石油资源。
“如果能早日开发海峡油气资源,可使闽台原油基本自给,并促进石化支柱产业的发展。”福建师大闽台区域研究中心研究员黄绍臻说。
目前台湾有海洋科学研发人员近千人,福建的海洋科学研究力量则居大陆第二位。“两岸应该早日进行海洋科研资源的整合,实现两岸海洋科研能力的互补,为未来两岸海洋深层次开发提供服务。”黄绍臻说。
在台湾海峡,两岸关于海上垃圾监测、珍稀生物资源保护等方面的合作已开展多年,如何在更广领域合作正受到两岸相关部门的重视。
已转任国家海洋局局长的刘赐贵13日在此间举行的第二届海峡两岸海洋论坛上提出,两岸应开展海洋灾害观测预报体系、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海洋环境监测、海洋领域科学考察、海洋领域重大课题研究等方面的合作,促进两岸海洋领域的务实合作。
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王毅12日宣布,两岸将于6月28日正式启动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游的第一批试点,双方还同意开放福建居民赴金门、马祖、澎湖地区的个人游。自当天起计划在厦门暂住1个月以上的非福建户籍居民都可在厦门办理赴金门旅游。
“台湾海峡四季皆可旅游,整个海域估计约有2万平方公里的地方,可以发展成为很有希望的远景区,”黄绍臻说,“两岸如果能够整合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海洋旅游业,将成为两岸极具竞争力的共同优势。”
12日上午,厦门海峡会议中心附近,几艘游艇正游弋在风和日丽的海面上。“台湾海峡过去曾是阻碍两岸往来的‘黑水沟’,是两岸对峙的前线,我们有信心让台湾海峡成为永久和平的水域,让商旅船只取代军舰对抗,让人民的欢笑取代士兵的血泪。”在会议中心内举行的第三届海峡论坛大会上,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曾永权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