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棍节折射变化中的婚恋观 热闹背后藏着无奈
发表时间: 2011-11-11来源:

 

       光棍促销季、单身派对套餐……商家们的“节庆战役”又一次打响,网络上,光棍证书、光棍T恤也成了最近热卖的潮品,这一切都瞄准在2011年11月11日,这个被网友称为“世纪光棍节”的日子。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把单身当作一种时尚潮流来庆祝,在戏谑娱乐的背后,有他们婚恋态度的改变,也有迫于婚恋压力的无奈。

  “我光棍,我骄傲”:越来越多的“主动单身”

  11月2日,在人流密集的北京西单商业区,四个女孩扯起了一条写有“今年光棍节,坚决不光棍”的横幅,以此宣誓要在光棍节前找到自己的伴侣,告别单身。

  在网上,“2011让我们脱光”的口号被网友们推为这个“世纪光棍节”的主题,单身一族希望在这天收获爱情,就此“脱光”,情侣们也希望在这个“有意义”的日子里登记结婚,牵手一生。但是,“这毕竟是个光棍们的节日”,还处在单身状态的李心怡丝毫没有打算赶在这个“光棍节”之前找到另一半,她已经和几个单身好友约好,和往年一样,在11月11日晚上他们将举行又一年的“单身大聚餐”。

  今年已经28岁的李心怡在北京一家网游公司做市场运营工作,从大学毕业之后她就再没谈过恋爱,“刚工作头几年,光顾着让自己稳定下来,一心忙着努力工作,后来就慢慢‘剩’下了,现在虽然年龄大了,但我还是觉得感情的事情不能将就,可遇不可求的事情没必要给自己压力”,李心怡说她是那种从“被动单身”成功转向“主动单身”的典型。

  李心怡坦言虽然家人介绍的相亲机会也不少,但是她还是更相信缘分和自己感觉,“寻找真爱的路上,我并不着急‘脱光’”,她介绍,在她周围的朋友中,主动单身已经是种潮流。

  正如李心怡说的那样,随着人们对生活方式选择的多元化,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摒弃“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传统思想,并不迫于年龄压力为了结婚而结婚。

  对此,在北京一家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从事婚恋心理咨询的顾女士介绍,现在处在适婚年龄的年轻人以80后为主,而且多为独生子女,独特的成长环境让他们比较不容易受到传统思维模式的束缚,伴随着渐趋开放的社会环境,这代人的婚姻观、价值观都发生了改变。

  顾女士分析,从小就追求个性独立的当下年轻一代,他们对待婚恋感情时更看重思想的交流,喜欢跟着感觉走,要求有共同语言;就社会环境来说,由于多种原因导致了中国社会结婚年龄整体后移,加上如今不婚族、晚婚族的增多,这些都使社会对单身现象更加包容,年轻人对适婚年龄的焦虑感也在逐渐降低,“剩男剩女”已经不再代表着“老大难”。

  “谈情说爱不容易”:“剩”问题或越发严重

  对于“剩男”与“剩女”的形成,网络上流行着各种版本的解释,其中有一种推理是从“男强女弱”传统家庭观念入手。

  这种解释先将人们按个人综合条件的高低依次分为ABCD四个层面,于是A男选择B女,B男选择C女,C男选择D女,那么剩下了D男和A女,便成了当今的“剩男、剩女”。这种现象也被网友调侃为“旱的能旱死,涝的能涝死”。从个人条件来看,此解释还推导出社会中的“剩女”多是因为条件优越而选择性的剩下,而众多“剩男”才真正面临着婚恋压力,

  网友们给出的各种分析,其科学性可能值得商榷,但是从中国人口结构的发展变化来看,“剩男”问题似乎更需要社会关注。由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中国人口出生率的快速下降,以及80年代以来出生人口性别比的持续攀升,在本世纪的中国婚姻市场上,男性婚姻挤压矛盾加剧将成为必然。

  从1982年到2010年,在中国的四次人口普查数据中可以看出,性别比例失衡的状况一直在不断加剧,2010年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就显示,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已经达到了118.08。这意味着,按比例来说,100个女孩要面对118.08个男孩,而且这还是一个平均数,在一些省份这个比例甚至超过了130,据推断,按照这个比例,到2020年中国将会出现3000万“单身汉”。

  有分析认为,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偏沉”,其结果不仅是产生大量“男光棍”,更在于其畸形发展所导致的恶果将主要由贫困人口来承担。中国人口学会常务副会长田雪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由于同龄适婚女性短缺,男性就会向低年龄女性中择偶,挤压到一定程度,就要向别的地区发展,城里哥找乡下妹,富裕地区的男性找欠发达地区的女性,“婚姻剩余男性”最后沉积在低收入的贫困阶层。

  老家在山东农村的张旭来北京打工已经5年,最近他也在跟工友调侃“光棍节”的话题,27岁的他这两年甚至开始请假回老家相亲。“都是家人托亲友介绍来的,因为农村女孩都热心嫁到城里,我们很难在老家找到对象,而城里的女孩更看不上我们,所以一旦有个机会,家里就舍得花路费召我回去相亲”,张旭说因为找对象难,在农村,媒人介绍对象也开始收钱,不论成不成,男女见面了就得给他们钱,“我们这样的想谈个恋爱,不容易”。

  “多少爱情死于房价”:都市光棍期待新婚姻法效应

  与张旭这样的来自农村的单身汉相比,城里男孩在面对婚恋问题时也是难掩苦涩,因为要在城市安家落户,就需要更严峻的面对物质对于爱情的绑架。

  由全国妇联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婚介行业委员会发布的《2010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在择偶标准里,70%以上的女性认为男方要有房子,然而调查同时显示,有50%左右的男性也希望女方有房子。

  房子,这个牵动着中国社会敏感神经的话题,也被都市男女称为绊倒无数英雄好汉的最后一道“婚坎儿”。从《蜗居》到《裸婚时代》,反映都市婚恋压力的影视剧不断受到热捧,也从侧面折射出都市年轻人在权重爱情与房子时的挣扎心理。因为房子不敢恋爱,因为房子恋人分手,因为房子夫妻离婚,在城市,房子让一些人长期当着“光棍”,同时也让一些已经“脱光”的人无奈回归。

  在北京一家杂志社工作的刘康半年前和交往了5年的女友分手,他们从大学时代开始恋爱,在工作两年准备结婚的时候因为家庭的反对而最终结束恋情。“因为买房的事情最后两家人都谈僵了,我们俩夹在中间,争吵中感情也渐渐变淡,选择分开对谁都好”,刘康说,他其实也尊重和理解女友父母的坚持,因为自己也希望女友能过得轻松些。对于未来,刘康说他希望能找到一个也能理解他的人。

  今年8月,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的出台再次引发全社会关于婚姻与房子的热议,条文中针对婚后房屋所有权问题的细化,更是被网友称为“都市光棍男的曙光”。有评论认为,抛去争议,新法的出台,至少会对当下社会中过于看重房子的扭曲婚恋观产生冲击,年轻人在面对婚恋问题时或将回归到情感本身进行考虑。

  在城市,房价居高不下,物价不断上涨,社会竞争加剧,都市年轻人处在多重社会压力的裹挟之下,再加上年轻人追逐潮流时尚的攀比心理,他们的婚恋成本也在不断加码。有分析认为,从电视相亲节目中的炫富到层出不穷的富豪相亲会,“金钱”对于爱情的严重要挟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反思幸福与财富的关系,单身的他们比什么时候都强烈的渴望获得纯真情感,而这正是如今的社会最稀缺的东西。

  应着“光棍节”的到来,微博情书也再次流行于网络,有网友在一则微博情书下评论:情书代表着我们对单纯爱情的怀念,其实每个还单身的人,心底都渴望在真爱中获得幸福,而在这个诱惑与陷阱并存的复杂世界里,最靠谱的幸福首先是要因为爱情。

  有调查称,当下中国社会处在适婚年龄的单身人士有1.8亿,他们构成了这个“百年不遇光棍节”的主角。无论光棍们选择用怎样的方式度过这个“节日”,当喧哗过后,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将继续面对自己感情世界里的孤单。然而,当这种“孤单”累积到1.8亿的时候,显然它就已经不仅是光棍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责任编辑:和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