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我是听着秦腔长大的
发表时间: 2018-09-07来源:

2004年8月,习近平接见陕西团演出人员
【和谐中国网】人民文学出版社
        最难忘的一次专访
        2004年8月,陕浙沪苏四省市联合举办的“西部文化东部行——陕西秦腔眉户赴浙沪苏演出”活动在杭州拉开帷幕。近百名秦腔演员带着秦腔眉户这支古老的剧种,在长三角地区引起极大轰动。
        8月6日,演出团全部抵达杭州。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带着相关领导来到演出地杭州剧院检查准备情况。在接见陕西团演出人员时,习近平对大家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是陕西人,我是听着秦腔长大的!”
        7日晚上8点,在演出开始前,作为随团记者,记者近距离接触到习近平同志,并对他做了专访。
        “秦腔迷”习近平从小就爱听耳熟能详
        习近平笑着说:“到这儿来,是乡情。听乡音,就是思乡情。”他没有穿西装打领带,只穿着很简单的一件短袖,微微斜靠在沙发上,谈笑风生,语言朴素平实,没有官话,就像和朋友在聊天。
        习近平对秦腔的喜爱,受其父习仲勋同志影响极深。习近平说:“我从小就陪我父亲看秦腔。陕西的戏进京的时候,我们都去看。所以我都能讲上来,比如《三滴血》、《火焰驹》、《游西湖》……”他尤其对《游西湖》中李慧娘的鬼戏非常感兴趣。当得知陕西这次赴浙演出中有一个《西湖遗恨》的剧目,马上就问:“《西湖遗恨》是不是《游西湖》改编的?”
        “您这么爱听秦腔,一定是个秦腔迷了,会唱吗?”面对记者的问题,习近平笑着摆摆手说:“我对秦腔不内行,但从小听这个,耳熟能详啊!听起来很亲切。秦腔有种特殊的美,有震撼力、穿透力,很高亢。”
        在陕西当知青的七年,习近平多次听过秦腔。1988年初,他刚结婚不久,就和爱人到了陕西,在易俗社看秦腔。他说:“那次是最后一次看。”
        除了和记者聊乡音谈乡情外,习近平同志还谈了两地的文化交流问题。他说:“秦腔和越剧,这是一个很大的反差,南音北曲,一个阴柔,一个阳刚。它们也需要交流,大家互相理解。那就同我们的经济一样,都需要交流。”
        他认为东西部文化交流具有极强的互补性,“陕西有很多精品啊!像博物馆,全国就没有几个能比得上”。
        父亲习仲勋曾“坚决制止拆除城墙”
        多年前,著名学者、曾在西北军政委员会文物处工作的王翰章先生曾给记者讲过一件往事。1958年,有关方面决定拆除西安城墙,眼看城墙毁于旦夕,在多次反映无效后,以省文化局副局长武伯纶为首,还有王翰章先生等几位老同志,以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的名义给国务院打电报,请国务院干预。很快,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习仲勋同志让办公室发来电报,坚决制止拆除城墙,为古城留下了一份至高无上的财富。
        1951年7月13日,在易俗社剧场举行庆祝大会时,时任中共西北局第一书记的习仲勋看到大会横额上写着“接管易俗社”字样时,立刻指出:易俗社不属于反动团体,不能提“接管”,应提“接办”。他还对分管文化工作的西安市副市长张锋伯说,易俗社“只能办好,不能办坏”。
        从对易俗社的态度,到后来保护古城墙,现在看来,这一切行为都非偶然,习仲勋同志对文化的态度显然深深影响了习近平。

【和谐中国网】投稿、广告
  邮箱:731590068@QQ.com
  微信:131 4145 7599
责任编辑:和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