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贾存仁先生的墓志,我们发现了这样一个史实,贾存仁先生在雍正二年(1724年)出生时,李毓秀夫子已是78岁的老人。
此前,关于李毓秀先生的生卒时间曾有多种不同的说法,最终得到学者们普遍认同的是,李毓秀先生生于1647年(清顺治四年),卒于1729年(清雍正七年)。李毓秀夫子与贾存仁先生显然不是一个时代的人物。但在撰写修订《弟子规》上,二人可谓心有灵犀,且表明了人格修养重在“孝”道,他们行的是身教而不是言教。
两作者年龄相差78岁
在今人看来,相差78年的两位先贤,生前应当未曾谋面和来往。既便见过面,两人由于年龄上的差距,在李毓秀夫子去世时,也不可能委托只有五岁的贾存仁去修订《训蒙文》。
那么,相隔多年之后,贾存仁先生能主动对《训蒙文》进行修订并将之更名《弟子规》,这与贾存仁先生的经历和对这本书的持续关注有很大的关系。
史料载:“贾存仁先生天性挚厚,而得学者尢深,读书必切实理,曾不作陈言放过,善疑亦善悟,以圣贤为必不可学。恒沉潜于有宋五子及诸儒理学之书,于四子书札记所得,颜曰千一录家语讹谬多所校正。又订正弟子规正字略,以课童蒙……”
《训蒙文》是李毓秀夫子汲取先人之思想精华编撰而成的一本启蒙书籍,而贾存仁先生又以 “圣贤为必不可学”,所以两人在思想上是一脉相承的关系,这种相辅相通的思想,成为前者撰、后者修的原动力,在这种原动力的推动下,最终成就了流传至今的传统优秀文化《弟子规》。而且有史料还表明,贾存仁先生曾掌教安泽书院,其间,其对知识渴求和孜孜汲取达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甫二岁,衰且病矣,犹孳孳汲汲商确,至丙夜不休。病且剧,有止之者辄曰:‘一息尚存,此志不容易少懈。’呜呼!非其中之有得,岂能久而不倦如是与?”
因此,李毓秀与贾存仁在撰写修订《弟子规》上,可谓心有灵犀一点通。李毓秀掘井汲水并将之汇成一汪静泉;贾存仁则用双手涤净了水面的浮尘。以此为纽带,两人皆为后人洗净了耳根,洗净了心灵。
孝文化的践行者
与古代所有的圣贤书一样,《弟子规》的核心思想宣扬的是孝道。
而贾存仁先生就是一位身体力行的古代孝道思想的践行者。
乾隆乙亥进士、洪洞人范鹤年曾在贾存仁先生去世后,应乡人之邀为贾老先生撰写了懿行碑记。根据这篇碑文,我们对贾老先生有了更深的了解。
据这块碑文显示,贾存仁先生字木斋,号余田,世为浮山人。孩童时便异于常人。为同邑人李学邃先生所器重。
贾先生八岁时,其母亲范太儒人生病,家用不赡,一切饮食以母亲为主。此时,贾先生的祖父母仍然健在,因爱怜孙儿的缘故,祖父母对贾先生非常疼爱,并将甘食之物留与孙儿,贾先生则将这些食物送与母亲,母不食己亦不食,呱呱而泣。后来,贾母之病愈发严重,先后经过十五年之久,其中有七八年时间卧床不起。母卧床时,贾先生左右侍奉,尝药涤器,不曾有丝毫懈怠。
贾先生有一弟,先生友爱备至。弟弟在读书时患病,后竟因病去世,先生悲痛万分。后十余年,每逢弟弟忌日,犹哽咽不止。后又将次子甫生,命为弟之嗣丁。
父母去世之后,先生对所有世俗事情包括酒筵、鼓吹之事均罢之,一遵文公家礼,设灵帛,具如生事。期内,先生仅啜以淡粥蔬素,外寝终三年。他还亲自为父母建造坟墓,自制叉角火砖,亲自动手砌制。
在孝敬父母与友爱兄弟上,贾先生堪称古人之典范。而在对待尊长的态度上,先生也丝毫不敢逾矩。
范鹤年的碑文中还有这样的记载:先生于族属中世次晚少者,或多尊长行。而先生循循守子弟礼,始终无简略。人以为难,为人谦而端严,与人无忤色;遇不可,必达其意,未尝诡随求合,故亦或不谐时论,而先生弗屑也。
贾存仁先生大孝仁慈的行为,后来终于得到了官府的认同,其本人在去世之后也被祀于当地的孝弟祠。
然而,我们知道,先生所为皆出自于心,他所做的每件事都是把一个正统文人的心意自发自觉地表现了出来,并不具有任何政治目的。生前,他并不乐意在仕途上进取,他是凭借一个文人的独有的思想,在营造属于自己的一方小天地。这种独有的思想,为后世的文人留下了几分自信和傲气,也点化了千百年来的民族精神。
身后《弟子规》正盛行
由李毓秀而贾存仁,由 《训蒙文》而《弟子规》,接力而行的两位先贤和一本蕴含着博大精神的书籍,为今人重塑国格、人格提供了一个支撑点。
古人虽然留下了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感叹,但英雄可以逝去,其精神却益发光彩,《弟子规》及其作者便是如此。
近年来,在传统文化回归热中,《弟子规》成为所有经典中的最热的一本书籍。
中华民族是儒学滋养成长起来的民族,作为一代大儒的李毓秀与贾存仁所撰写与修订的《弟子规》是与《论语》一脉相承的共频。博大精深而浅显易懂的《弟子规》,触碰了人们的心灵之弦,温润了生活在不同国度的全体华人的心。于是许多华人手里多了一本必修书,于是在学校的课堂上响起了朗朗上口的“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泛爱众 而亲仁……”
有资料显示,在全世界有华人的地方,学习《弟子规》的成年人已经超过了亿人,更有无数孩童正在受益于这部传统文化经典。
三百年前的李毓秀和二百多年前的贾存仁或许未曾意识到自己亲手编撰和修订过的这本薄薄的书籍,能引起这么多人的关注,能在学习传统优秀文化热中掀起这么一簇巨大的浪花,然而,历史就是如此,有生命的东西终究是有生命的,它迟早会萌芽、开花并结出朋硕的果实。
《弟子规》就是这样一本有生命的书,一本可以教化世人敦伦尽分、避邪存诚的圣贤书。
为此,我更加推崇它,尤为让我追思和怀念的是这本书的作者:绛州的李毓秀夫子和浮山的贾存仁先生。山西青年报 王俊闳 翟耀文 王合龙 (浮山政府网)
相关导读:
山西省文史馆员与学者考察《弟子规》修订者故里引学界高度关注
http://www.hxzg.net/html/thkszjy/2012/0704/9264.html
翟耀文:寻访《弟子规》清代修订者贾存仁故里即兴感赋
http://www.hxzg.net/html/thkszjy/2012/0701/9249.html
《弟子规》清代修订者贾存仁墓志铭出土浮山
http://www.hxzg.net/html/thkszjy/2012/0701/9246.html
李耀君参观《弟子规》原作李毓秀故居
http://www.hxzg.net/html/thkszjy/2010/0529/5043.html
《人之规》——现代修订版《弟子规》
http://www.hxzg.net/html/thkszjy/2009/0501/8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