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弟子规》对构建和谐校园实践指向的思考
中共龙川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 韦钦强
现行教育体制的弊端之一在于注重知识学习,而忽略了人格教育和德性培养。即使其中开设有一些道德教育课程,也往往是不受人重视的“点缀”,事实证明这些道德教育课程多数不奏效。现在的学校体制是不传授古人在儒学方面所积累的宝贵思想,几乎将它们通通抛弃了,废除了传统的国学,成为今日中国社会一系列精神道德问题的根源之一。也许该反思:为什么现行教育体制没有教会我们一门生活的艺术,让我们从小学习如何面对人生的各种问题,把握正确的生活方向,创造精神的幸福和快乐?古圣先贤在几千年前所摸索和积累的伟大智慧,我们凭什么轻而易举地抛弃?因此,在学校倡导推广《弟子规》,重拾传统国学,就是给当前出现的精神道德危机及校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所开的一剂药方,必将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对推进学校的德育创新和校园文化建设,化解社会精神道德危机产生积极的社会效果。
对此,结合龙川县在教育系统“推广《弟子规》、构建和谐校园”的工作成果,笔者不揣浅见,就《弟子规》进校园的实践指向谈几点粗见。
一、倡导推广《弟子规》的社会历史和现实意义
(一)倡导推广《弟子规》的社会历史意义
1988年1月,全球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法国巴黎郑重向全世界宣言:要解决21世纪的世界问题,还要靠中国的孔孟之道。2005年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强调:“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强调:“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当今世界的经济危机也好,精神危机也好,都是因为缺乏道德造成的。正如温家宝总理在分析西方金融危机原因时说的:金融危机深层次的原因是道德缺失!并在一次领导干部的座谈会上指出:“道德的光芒比阳光还灿烂”。2009年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省部级领导干部培训班上指出:“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并特别强调:“要通过研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吸收前人在修身处事、治国理政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提高人文素质和思想境界。希望各级领导干部不妨读读《弟子规》,要很好的去研究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不断加强公民德行教育,提升软实力,把我国建设成为文化大国、经济强国”。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孔孟思想最具代表性,而《弟子规》的根源就来自孔孟思想。《弟子规》被誉为“人生第一步、天下第一规”,是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编纂而成,以《论语》的一段话“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总纲领,全文1080个字,总结了几千年来古圣先贤们累积下来的为人子弟在家、学校、在外、待人接物、为人处事的的基本规则和行为规范。《弟子规》被后世尊为儒家教育的基础,中国传统教育文化的基石,属于以仁爱为核心的孔子学说范畴,是一部为所有人而不为任何人的儒家经典。《弟子规》宏深博大,泽被四方,所体现“孝”、“悌”、“忠”、“信”、“仁”、“爱”的思想,具有为现实社会服务的务实性,有利于社会长治久安的稳定性,这正是它的魅力或影响力所在。它突出了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中心的人本性,体现了“忠”与“孝”的向心性等基本特征,“孝”、“悌”、“忠”、“信”等思想的长期熏陶、浸润,对中华文明的创造与发展,中华民族精神与性格的形成,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种民族精神与性格形成了中国人极其宝贵的“国魂”与“民风”,被国人极力倡导推行。
《弟子规》的内容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脉相承,它是以社会主义相适应的,它的孝悌观、泛爱众、忠信思想、亲仁理念等被广泛应用于现代治国方略和教育管理中,被社会主义文明、共产主义道德所广泛吸收,如雷锋精神就是中国传统美德与共产主义思想的完美结合,周恩来将一个共产主义的无私奉献精神与《弟子规》阐述的儒家传统仁、义、忠、信结合成一种新的美德,为中华民族提供了新的典范。因此,《弟子规》是极为珍贵的历史智慧宝库,应大力挖掘与继承。《弟子规》倡导推行距今有三百多年,在文革期间因批孔思潮曾受到十年的中断,此后在全国范围内一直未能统一倡导推行,影响了几代人的思想,影响了民风,回顾审视历史,《弟子规》到现在有许多方面有超前性、有生命力,应毫不犹豫地“拿来”为现代所用。我们国家从传统中走来,又离不开传统,中国现代化建设及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都离不开以儒学包括《弟子规》在内的传统文化这一文化母体与传统基因。《弟子规》主张的孝、悌、忠、信、仁、爱的思想,完全可以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任务的新时期下发挥其巨大的积极作用,在传统与现代化的沟通方面大做文章,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弟子规》具有丰富的人文精神资源,其最能充分体现本质的是人本思想,它关于孝、悌、谨、信、爱的思想都是围绕“仁”而展开阐述,而“仁”的思想本质与内在灵魂就是以人为本,尊重人格,先学做人,再学做事,由此强调道德修养,称赞有仁德之人,认为仁德是做人的根本,有仁德的人才可称之为人,这是《弟子规》人文精神的基本点,它把人与道德提高到应有的高度来认识。《弟子规》倡导泛爱众,是爱人之学,爱人就是要人人相爱,博爱大众,进而把这种爱施于“民”,主张爱民、教民,把爱具体化并予以实践,这是一种可贵的民本思想。同时,《弟子规》还是一门倡导和谐的儒家经典,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强调建立以人伦为本的和谐人际关系,人与人只有互爱才能互信、互尊、互谅、互让,达到真正的“和合”、“和谐”的理想境界。因此,倡导推广《弟子规》就是要吸收其有益的思想资源,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研究,并结合广东省委十届七次全会“关于建设文化强省”的总体要求,大胆超越,勇于创新,提炼并塑造构建和谐社会的人文精神,以推动社会经济的全面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
(二)倡导推广《弟子规》进校园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全国很多企业、学校都在推行《弟子规》,特别是海南省监狱通过学习《弟子规》,使犯人在做人的根本上得到深刻有效的改造。因此,倡导推广《弟子规》进校园,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尤显紧迫和必要。正如吉林省松花江中学校长吕杰的肺俯之言:“从事教育28年,苦苦寻觅,是《弟子规》解决了家长、老师、学生三者怎样结合在一起的学校德育工作问题,解决了学生在家如何孝敬父母、在外如何尊敬师长、在班级同学之间如何友爱互助的问题”。
当今社会,由于人们的社会价值观发生了很大变化,大人之间的麻木不仁极大影响了未成年人之间的应有情感。如2009年XX县发生的两起学生和儿童溺水事件足以让人震惊:一起是XX镇XX小学四年级学生溺水事件:三、四个同学中午去河边游泳,一个学生先跳进河里,没起来,其他三个同学既不大声呼叫救命,反而把那个同学的衣服鞋袜丢进河里,并若无其事的回到学校,也不报告老师,学校和老师四处寻找也还不说出来真相,这样漠视同学生命如一根草的态度,让人非常震惊。另一起是XX镇XX村姓曾的老伯在家里午睡醒来后发现一个3岁的孙女不见了,到处找人时,他另一个6岁的孙女才吞吞吐吐说出3岁的小妹被水淹死了。原来6岁的孙女乘爷爷午睡了,带着3岁的小妹妹到自己屋后的一条小河边玩耍,由于当天上午刚下雨造成河水很涨,3岁的小妹妹不慎滑下河去被水冲走了,6岁的孙女没有大声呼叫和及时告诉爷爷去救人,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这么幼小的心灵对兄弟姐妹之间生命的麻木不仁,让人哀叹。学校该如何来教化学生,除了以往的教育方法外,吉林省松花江中学用《弟子规》来教育学生的经验就非常成功。因此,用《弟子规》来教育学生,现实意义在于治心和教化。
(1)治心。由于西方价值观和风气的入侵,使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们不断受西方洋化思想的侵蚀,造成个人主义过分伸张,家庭结构逐渐解体,物质主义、功利主义思想普遍流行,金钱挂帅、唯利是图观念四处泛滥,犯罪、吸毒、加入帮派等社会问题入侵校园日益严重。当前社会的信仰失落、道德沦丧、社会风气败坏、家庭破裂、离婚率上升、坑蒙拐骗、人欲横流等问题,显示人的心灵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精神危机。如果倡导推行国学传统,便可建立文化信心,足以抗拒西方文明(糟粕部分)的侵蚀。因此,倡导推行《弟子规》可以说是一场文化再生运动。如果说犯了错误,那么问题一定是出在那颗心上,因而千百年来,儒家的贤圣们所做的全部工作,其实归根结底只有一件事,那就是:治心。“心”是需要治的。古人认为“人心”通常都不是生来就完美无缺,都需要治理,绝不能顺其自然,“跟着感觉走”。“治心”应当是每个人人生的头等大事,现代人和古人的最大区别之一,就是现代人从不把“治心”当一件重要的事情去做。《弟子规》是一门做人的学问,践行《弟子规》需要针对自己最重要的东西---“心”,即孝心,要把丢失的心找回来,好好地呵护它,珍惜它,让它向好的方向发展。倡导推广《弟子规》不限于学校,而需要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在每一个可能的时刻需要做。倡导推广《弟子规》,就是要求要“尽心”,任何时候扪心自问都不会感到愧疚,这种“踏实感”是上天对他的奖励,也是合乎本性或良心要求的行为。践行《弟子规》在尽心做事、存心做人的同时,会让人感到灵魂更加坦荡,胸襟更加博大,生命更有价值,人性更有尊严。因此,倡导推广《弟子规》,能更有效地恢复固有的道德和善心,更自觉地化解社会精神道德危机,加快构建和谐校园步伐。
(2)教化。近年来,国内出现了不少复兴儒学的宏伟方案,包括所谓的儒家国教化方案,都讲得鞭辟入里,但总感到还有些不足,时常心中茫然:一门以修身和践履为主的传统,难道可以靠建构体系的知识来努力来复兴吗?在如何影响和改变他人方面,后人往往只会想到宣传和说教,很少体会到古人“教化”思想的精髓。在今天这样一个传统日趋衰落,又亟需传统的时代,与其创立一套把儒学与现代性相结合的理论体系,不如将其中的精华展示给人们看,与其花大量工作从事理论论证,还不如用个人的亲身实践向人们展示古贤智慧在当代生活中无与伦比的力量。传统的生命力在于解答现代人生活中的大量问题,一个真正相信传统生命力的人应该告诉他人自己的亲身体会。当前学校的许多道德教育,是否在揠苗助长哩?制订了很多道德规范和道德准则,要学生学习和遵守,可是效果又如何呢?《弟子规》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优秀的儒家经典之一,倡导推广它,就是希望把先贤的思想激活,转化为现代人修身实践的鲜活资源。通过践行《弟子规》,要求学生要依赖于以合乎道义的方式做人,从良心出发做事,仰不愧于天,俯不愧于心。因此,学习践行《弟子规》涉及另一个重要的儒学概念----化。一是教化。倡导推广《弟子规》,就是要通过教育而让学生思想发生转化。直到今天,人们还用“和风细雨,润物无声”来比喻教书育人的过程。不过,这里的教化的教并不局限于学校教育,而是指人格境界最高的人对他的影响,并认为理想的人际关系渗透着“教化”的成份。学习践行《弟子规》,能让人明白在人际关系方面并不是要人服从自己,而是以实际行动来感化他人,从而达到以行育人、以善养人的效果。二是风化。化的另一个重要含义,是指一个人在没有被迫和勉强的情况下,缓慢地、不知不觉地被改变了。学习践行《弟子规》,就是一个由养而化的过程,就是让人在人际关系中不着痕迹地影响别人,与汝相处如坐春风,不知不觉地发生着转化,这就是“化”的过程。孔子说“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指君子的德性能够像风吹草动一样感化众人,让他们从善如流、乐此不疲。孟子用“民日迁善而不知为之者”来形容“化”的过程,即好的政治并不强迫别人去学习,而是通过塑造良好的社会风气,让人们一天天变好,却不知是谁让他们变好。再者,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一个社会的繁荣昌盛,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仅仅依靠经济、政治和法律的手段是不够的,还要培养人民良好的道德情操,让人心自觉地从善如流。为此,就需要“以善养人”,需要“教化”和“风化”,只有这样,才能从人心中形成强大的道义力量,为国家的长治久安提供牢固的基础,为正义的事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倡导推广《弟子规》进校园的措施分析
政府主导推广《弟子规》,是龙川县教育系统区别其它省、市地区学校自己倡导推广《弟子规》的优势和亮点。龙川县在教育系统倡导推广《弟子规》进校园活动中,提出“学习践行《弟子规》、构建和谐社会,从我做起,从我家做起,从我校做起”的口号,并采取“明确一个目标、抓好二条主线、把握三个原则、做到四个统一、搞好五项活动等五项措施(简称“一二三四五”工程),取得显著成效。
(一)明确一个目标。坚持以人为本,以爱育爱,一切为了孩子,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为构建和谐校园,建设和谐社会而努力,全力打造人民满意的学校,办人民满意教育。
(二)抓住二条主线。第一是厚德。将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完美结合,激发孝心,培养爱心,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提高师生的思想觉悟和道德修养,即教会师生学会做人,做个好人;第二是博学。在正确人生观的指导下,培养学生坚韧不拨的学习毅力和刻苦钻研知识的拼搏精神,以优异的成绩报答父母、老师,回报社会,将来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即教会学生如何读书。
(三)把握三条原则。一是老师率先垂范。从提高师德水准和业务水平着手,塑造广大教师的良好形象;二是学生全面普及。从思想品质、行为规范、科学文化各方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做到仪表端庄,言行规范,孝亲尊师,友爱同学,积极进取,学习进步,成绩优异;三是家长全力配合。注重讲究学校与家庭的互动,做到既教育学生,又重塑自我,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共同塑造学生。
(四)做到四个统一。切实做到教育共性与学生个性的统一,知识教学与做人教育的统一,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的统一,当前推广与长久坚持的统一。
(五)搞好五项活动。一是搞好主题班会或作文演讲比赛活动;二是搞好朗诵背诵或口试笔试活动;三是搞好音乐的陶冶或书画的展览比赛活动;四是搞好文艺汇演或观看影视光碟活动;五是搞好义务劳动或开展感恩父母或师长活动。
三、倡导推广《弟子规》进校园的谨慎性原则分析
倡导推广《弟子规》进校园,应特别注意“三个不能”的谨慎性原则。
(一)不能渗杂封建和宗教色彩。决不允许脱离现在的教育理念、政策和有关要求另行一套,要求在现行教育大纲、科目之下,作为德育工作的一个载体来去学习《弟子规》活动,决不能渗杂任何封建思想成份和宗教色彩。
(二)不能望文生义,特别对一些语句不能偏面理解而断章取义。要辩证、历史地看待《弟子规》编纂当时的年代、历史背景,对古贤先贤所说的话不能片面理解,更不能望文生义,断章取义。如:“有余力,则学文”,不能偏面理解为:我有多余时间了,想学就去学习功课和技能了,这是错误的,是误人子弟的。
(三)不能生搬硬套,脱离实际。要活学活用,比如讲到“孝”字,就不能照搬要求孩子回到家里就要同父母洗脚,把床温暖好,即《弟子规》的“冬则温,夏则清”;又如鞠躬礼,是不是平常见到人都要行90度的鞠躬礼呢?没必要,但在一些重要场合,重要客人面前行90度鞠躬礼以示尊重,这很有必要。当前,少先队员行队礼,成年人行注目、点头、握手礼就是很好的礼节。
四、加强推广《弟子规》进校园的工作思考
去年以来,龙川县把“学习践行《弟子规》、构建和谐校园”作为教育系统德育创新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取得良好效果,建立了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管理机制,学校的校风、学风、班风明显好转,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今年中考、高考成绩更是全线飘红,其中龙川一中一高考考生录取到北京大学。社会各界好评如潮,并认为倡导推广《弟子规》进校园,龙川的下一代更有希望。今年,在龙川县召开的“两会”上,通过了“关于在全县推广学习《弟子规》、构建和谐社会的建议”的人大建议案和政协提案,极大地推动了龙川县加快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
龙川县今后继续加大力度在教育系统开展“学习践行《弟子规》、构建和谐校园”活动,应扎实做好六方面的工作,全力打造人民满意教育。
(一)进一步端正学习心态。我们不妨反思一下,自己有没有这样的想法:学生需要学,老师也需要学,所有的人都需要学,只有一个人不需要学,谁?就是自己。如持这种态度,比没学还更糟糕,因为他学了以后,所有的教诲是要求谁的?要求别人的。孔老夫子告诉我们,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我们先正己,每一句都先要求自己,自己做到再去要求别人,这样人家都不会怨我们了;《弟子规》要求“将加人,先问己”,要先正己再去化人。《弟子规》是要求自己怎么做,不是要求别人怎么做。学习推广《弟子规》是一把手工程,学校一把手必须要端正学习心态,要重视,要带头,否则,一味地要求老师做、学生做,自己不做,那是空洞的说教,难以奏效。
(二)进一步明确目标。要遵循“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方针,原中央党校教授任登第著的《大家都学<弟子规>》一书中提到,孔孟之学的经典《大学》指出:“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弟子规》强调了“教育的先后次序是先学做人,后学做事,也就是先培养德行,后学知识、技能。”《弟子规》内容的编写次序也是中国古人教育经验的总结,符合教育的规律。因此,要明确《弟子规》是推动学校德育工作创新的切入点,是引起学校、学生、家长、社会共鸣的切入点,能更好地解决学校德育管理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难题。
(三)建章立制,科学管理与指导。一是建立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德育工作一把手负责制。指定专人负责,制订详实的活动方案,把学习、推广《弟子规》作为学校的一项常规工作来抓,并结合学校的德育工作开展各项活动。要持之以恒,抓落实、抓管理、抓成效。二是建立学校与家庭、社区教育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学校要树立“家校联手”的理念,把学习《弟子规》纳入家庭教育、社区教育,进一步加强与家庭、社区的联系与沟通,构建家、校、社“三位一体”德育工作体系。如龙川县培英学校着力在“深入学生家庭、打造德育工作新亮点”方面,摸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制度化、网络化、家庭化”三化模式;实验小学努力在学习实践《弟子规》与贯彻《守则》、《规范》、与学科教学、与班队活动、与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与家庭教育等“五个结合”取得实效,进一步探索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三是建立健全《弟子规》学习教育的检查评比制度。学校要把《弟子规》的学习教育工作纳入学校的评优机制中,要善于抓住先进事迹,善于挖掘后进生转化的典型事例,进行及时的分享、表扬,以达到“扬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的效果。
(四)加强学校德育工作者的队伍建设。要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目前,部分教师对学习《弟子规》的活动认识不足、对推广活动缺少办法,对继续学习、推广《弟子规》活动感到困惑和迷茫。因此,教育行政部门举办校长培训班非常必要,要通过对校长的培训,带动学校对教师的校本学习培训,加强学校德育工作者的队伍建设。
(五)突出三大教育主题。
(1)加强以《弟子规》为核心内容的主题教育。一是学校要通过国旗下讲话、校园广播、班会课、黑板报等形式,对学生践行《弟子规》教育活动进行宣传,使之深入人心。同时加强对典型事例的宣传,充分发挥榜样的模范带头作用,以点带面,以个别带动全体,营造浓厚的践行《弟子规》的良好氛围。二是坚持开展学习《弟子规》活动和爱祖国、爱家乡、爱集体的教育活动相结合。《弟子规》的核心是“孝”,在推广《弟子规》的过程中,要紧密结合乡土资源,如老隆的烈士陵园、佗城的学宫、田心的霍山,特别是身边孝敬父母的模范等,正确引导学生把孝心打开,懂得尊敬师长,要把对父母有爱拓展到爱祖国、爱人民,激发学生发自内心的爱国情感,增强学生对家乡和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
(2)加强对师生进行诚信教育。诚信教育是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内容。“凡出言、信为先”。要切实利用好学习、推广《弟子规》的契机,加强诚信教育,帮助学校师生树立诚信观念。譬如:在教师中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职业道德教育,在小学生开展“好孩子要诚信”活动,初中生开展“社会公德讲诚信”活动,高中生开展“争做诚实公民”的活动等等,将《弟子规》的内容转化成师生的实际行动,将诚信教育内化为师生的道德标准。
(3)加强师生的行为规范教育。把学习、推广《弟子规》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结合起来,通过《弟子规》相关内容加强中小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规范师生的日常行为,礼貌用语。教师要采用成长日记(如培英学校推行的成长周记)、反思集、(家长、教师、同学)监督卡等多种形式指导、促进、激励、监督学生在家庭、学校生活中力行文句,从而达到加强中小学行为规范的教育效果。
(六)抓住四个特点。
(1)推广《弟子规》活动要有延续性。学校在始初学习《弟子规》活动时会充满好奇,有新鲜感,工作上有热情,各项工作开展的也很顺利,该读的也读了,该背的也背了。有的老师认为“船到岸、车到站”,一切工作也该结束了。所以,在工作上容易产生了消极态度。《弟子规》不是用来背的,而是用来做的,力行才是关键,要注重学习、推广《弟子规》活动的延续性,制定出系列措施引导师生去践行《弟子规》。
(2)推广《弟子规》活动要有渗透性。学习《弟子规》不能占用正常的教学时间,要把《弟子规》的内容渗透到各个学科的教学当中。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创造性地通过学科渗透、融入生活,让《弟子规》发挥更大的效能。可以利用音乐课组织学生学唱感恩歌曲、孝亲歌曲,利用晨会集中诵读《感恩词》等。如培英学校陈建娣老师写的《<弟子规>学习的“四化”教育》、黄布二中邓永青老师写的《把<弟子规>融入于英语教学中》的心得体会,很值得探讨、推广。
(3)推广《弟子规》活动要有多样性。学校不能总是要求老师和学生纯粹的读和背,这样容易使师生产生厌恶情绪,不利于下一步的工作。在活动中要做到“读中做、做中记、动中背”,把学习、实践《弟子规》融入到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要善于开拓进取,善于集思广益,善于总结经验,使学习、推广《弟子规》活动变得“繁而不烦”。
(4)推广《弟子规》活动要有创新性。学习、推广《弟子规》活动要勇于探索、勇于创新,每个学校要结合自身特点,树立学校自己的品牌。如龙川县佗城中心小学利用学校和学宫一墙之隔的有利地方资源开展各种特色教育活动;实验中学突出“晨读国学经典、德育故事分享”的德育工作新思路;培英学校“让《弟子规》深入学生家庭”的德育工作新亮点;一中初中部把《弟子规》融入法纪、安全教育中;老隆一小突显“尊老爱幼、乐于助人”的教学风采等。
无庸置言,弘扬传统文化,学习践行《弟子规》、构建和谐校园,是造福一代甚至是三代的一件大好事、大善事、大实事。《弟子规》的传承和弘扬,光荣艰巨,任重道远,如果这三百多年的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断在了我们这一代人身上,我们上对不起列祖列宗,下对不起子孙后代。北京师范大学黄义文教授向他的学生们呼吁,弘扬传统文化,大力推行《弟子规》教育,是做老师的应尽之义,光荣职责。学校的校长和老师们要拿出知识分子的睿智和良知,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以“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伟大胸怀,让《弟子规》在这一代开花结果、发扬光大。
【和谐中国网·全民学习弟子规工作委员会·和谐文化大讲堂·台湾孔子学院教授、弟子规修订者李耀君老师《弟子规》讲座报告预约电话:010-5190 0526;5143 8660. 短信158 1010 2998 训蒙文 弟子规 人之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