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宪庆:残疾人创业 把企业办成残疾人扶贫基地
发表时间: 2009-12-18来源:

    

      第一次见到李宪庆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他端坐在办公室,看上去很亲切。他是一个典型的山东大汉,粗壮,朴实,眉宇间透露着些许憨厚的性情。那是一个普通的办公室,俨然就是老家里的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两间堂屋房,宽敞,简单的两组沙发,一个茶几,一张写字桌,两把椅子,一架书柜。窗台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牌匾、证书、奖杯,熠熠生辉,使得原本简陋的小屋立刻变得非同寻常——那是他的荣耀,更是社会对他的认可。

  “命运作弄我,我就向命运挑战”

  1964年冬天,李宪庆出生在鲁西南地区济宁市嘉祥县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农村抽调的社教干部,母亲在一家乡镇企业上班。在那个年代,生儿子是绝对的喜事,算是给老李家添了一柱香火。当时正值工业学大庆的年代,而祖上到这辈儿正好是“宪”字,所以父亲就给未满月的儿子取名叫宪庆,小名叫大庆。寄希望于未来,希望儿子能够平安幸福,比自己好,比现在好。然而,就在小宪庆健康成长到一岁的时候,不幸从天而降:一个寒冷漆黑的夜晚,小宪庆忽然浑身发热,不停地哭闹,父亲和叔叔不得不用简易的小床淌着麦陇地把小宪庆从家里一直抬到二十多里地之外的县城。在医院,他被查出患上小儿麻痹症(脊髓灰质炎)。虽经医生全力救治,却还是落下了终身残疾。自此,他再不能像健全人一样行走自如,健步如飞,或者说,他从来没有像健全人一样行走自如,健步如飞。毕竟那时他才一岁。一岁,正是他蹒跚学步的时候。

  为了能够给残疾的孩子一个更好的未来,小宪庆的母亲便随着企业搬到了县城工作,而父亲作为农村抽调的社教干部,长期不能在家,小宪庆只得由已经年逾七旬的爷爷奶奶照顾。残疾人了,不觉得什么,小宪庆并未因此而孤独,身边还有小伙伴们可以与他一起嬉戏玩耍。他们曾一起给生产队牲口割草,挣工分。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宪庆的病腿肌肉萎缩愈发严重,行走也因此而愈发困难。渐渐的,小伙伴们便不再愿意和这个跑不起来甚至连走路的样子都很可笑的瘸子玩耍,一些孩子甚至开始排挤他,嘲弄他。小宪庆只能偷偷的哭。于是,越是这样,就越是更加想念身在远方的母亲,希望能够像其他的小孩子一样快乐的生活在父母身边。在小宪庆7岁时,他终于忍受不了对母亲的想念,在一个早晨吃完奶奶做的早饭后,偷偷的走上了去往县城的路。这样一个腿有残疾的孩子,沿着泥泞的路慢慢的走,一走就是10公里。走了五个多小时,脚都磨破了,血迹斑斑。终于见到了母亲,母亲泪流满面的为小宪庆包扎伤口。而此时的小宪庆,却再不觉得疼痛,也不觉这一路的艰辛。因为见到了最亲的娘。

  疼在宪庆身上,也疼在父母的心上。李宪庆七岁那年,父亲从集市上给他买了一只小山羊。从此,小宪庆便与小山羊相依为伴。没事的时候他就去放羊。在土坡上,在树林里,在田野间,都留下了小宪庆和小山羊的身影。他静静地看着小山羊吃草,夕阳下,蚊子飞到小山羊身上,小宪庆总是轻轻挥舞着鞭子,帮小山羊驱赶,甚至都忘记了落在自己身上的蚊子。那时候他的鞭子也只是一个苍蝇拍,或者指挥棒,从来没有打过小山羊一次。在他眼里,小山羊是他最好的朋友,有什么心事,他都愿意讲述给它听,。这种生活几乎成了他生活的全部乐趣,小宪庆觉得那小山羊就是他的全部。忽然有一天放学回家,小宪庆发现小山羊不见了,眼前的只有一把刀,他唯一的朋友被偷走了,小宪庆为此哭了整整两天。

  这可能是李宪庆记忆中最后一次哭泣,他是一个倔强的孩子,别人做的到的,他一定要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他也一定要做到。成绩永远排在最前列的他,曾数次获得全县统考第一名的好成绩。面对奖状和红花,面对羡慕和称赞,他觉得那是他应得的,因为他付出的远比常人多的多。

  常言道,上帝为你关住一面门,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小宪庆天资聪明,再加上他很刻苦,认真,学习成绩一直都名列前茅。在家长眼里,他是一个孝顺乖巧的孩子;在邻里眼里,他是一个善良懂事的孩子;在同学眼里,他是一个积极勇敢的伙伴;在老师眼里,他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但是,小宪庆却从来没有把自己看成是小孩子。在他眼里,他就是一颗基因变异的种子,需要在飘摇的风雨中,迅速发芽,才能茁壮成长。

  高一时,李宪庆表现的更是出类拔萃,学习优异,并担任班长及团支书。那是他生平第一次当官,觉得很过瘾,同学们都很尊重和服从他。很默契的,没有一个人说过他残疾的腿脚,他自己也全然忘记了这一点。但是事实是残酷的。偏偏就是因为他的腿,他的残疾,使他被时代预支了大学梦。他的条件不被允许参加高考,更不会有读大学的机会。蒙着被子痛哭了一个晚上之后,李宪庆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校园。

  “奋起,阳关道还是独木桥?”

  离开校园,李宪庆曾一蹶不振。他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不吃不喝的闹情绪。他知道,这分明不是他的错,更不是家人的错。他能埋怨谁呢?谁都埋怨不上,只有无尽的委屈与难过。不甘心也不情愿,但是事实就是这样。经过一番冷静的思索之后,李宪庆决定步入社会,开始一种全新的生活。因为母亲是工人,加上自己又是非农业户口,组织上面给了一个指标,使得李宪庆顺利的进入了乡供销合作社,担任会计工作。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李宪庆坚信残疾的躯体并不能消磨他的精神,意志与灵魂,他终究能够百炼成钢。在供销社,李宪庆在农资组做收款员,负责收支化肥、柴油、煤炭、农药等各种农资款项。当时上班不到3个月,李宪庆一个人光是10元的现金一天收了3万到5万元,这些钱足足能够铺满一个床铺,创了单位里面的记录。有时候,李宪庆饭都顾不得吃,从早一直忙到晚。同事们也很关心他,因为他的腿脚不便,大家替他打饭,用自行车带他等等。而李宪庆却总是来的最早,走的最晚,苦心学习,钻研会计方面的知识,很快他便适应了周围的环境。工作起来认真仔细,井井有条。

  当时的乡村生活非常单调,且经常停电,李宪庆的业余生活就是这样度过的:在昏黄的煤油灯下看书,听广播。当时他订了很多杂志,像人民文学、山东文学、当代、十月、小说选刊、小说月报等等,他觉得只有读书才可以让他的生活更加充实,而那台收音机,让他接触到了外面的世界,并知道了张海迪的光荣事迹。

  这样的生活虽然单调了些,但是李宪庆却觉得这也算是人民的勤务员,自己是在履行自己的光荣职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每天起早贪黑,苦学勤练珠算等基本功,自学会计知识。付出总是会有回报,不到一年,公社力发展棉花种植时,又把他调到了棉花收购站,做收款员与统计员。不到三年,他就走上了会计股长的位置。那是一个让人非常羡慕的职位。

  198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祖国万里山河之际,李宪庆开始审视对自己的铁饭碗动摇了。自己的老家竹李村,是一个世代靠竹编手艺生存的小村庄,祖祖辈辈都干这个,而竹编却是一个亟待需要市场开发和生产服务的领域。李宪庆预料到了市场的潜力,觉得那更适合他。于是在征得父亲的同意和支持后,在旁人的不理解和质疑下,他毅然决定放弃手中的铁饭碗,回到竹李村。

  “跨越火焰山,向前进!”

  别人觉得李宪庆走上了独木桥,他自己却认为是转向了阳光道。

  生来奔跑万山中,踏尽崎岖路自通。无论刮风下雨,还是酷暑严寒,李宪庆都在默默的坚持着。奔波在南方山区崎岖的道路上,为了寻找货源和客户,他时常凭着一副拐杖、一个水壶、一包馒头,走南闯北。他的毅力与诚心打动了客户,并逐渐赢得了他们的信任和尊重。这其中,他已记不清吃了多少苦、求了多少人、熬了多少夜,用他自己的话来说,真像是跨过了一座座火焰山。

  李宪庆笑言说,他这坚忍不拔的硬骨头精神可是在康复中心练出来的。1990年至2000年前后,李宪庆先后在北京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做了三次大型的骨科整形手术。其中1990年第一次的肢体延长手术,令李宪庆饱受折磨。这次手术需要将他的左下肢骨头截断,带上一个用于延长的铁笼子,此后每三个月都需要靠扳手不停的延长,其疼痛程度不是一般人可以忍受的。那时李宪庆晚上经常被疼醒,很难睡一个安稳觉。但他仍然咬牙坚持每天不停的延长。三个月下来,他竟然瘦了有20斤。而这铁笼子,他一呆就是10个月。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李宪庆凭着这种信念和毅力,带动村民建成了鲁西南最大的竹器市场,年销售额过亿元,解决了本村及周边3000多人的就业,使本村集体收入过千万元。继竹器市场创建成功后,李宪庆经过各方面的努力又创建了济宁市天久工贸有限公司。

  然而,成功并没有使他停下前行的脚步,他深知,要把企业做大做强,就必须对准市场,不断加强学习,完善充实自我。他挤出点滴时间学习,先后通过了《商业企业管理》、《会计原理》、《企业概论》、《市场学》、《统计学》等10多门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90年代初,电脑刚刚进入市场,他首先购买两台,专门请来老师进行学习,天资聪明加上勤奋使他很快就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他通过网络学习知识,通过网络指挥生产,通过网络联系客商,通过网络购进材料销售产品......他的不断学习,推进了企业的发展。1998年积极报名参与嘉祥县县域企业改制;2002年响应县委、县政府的号召,第一批将企业牵入嘉祥县经济开发区。他不断的创新,使企业越来越强;他诚信经营,赢得了诸多国内外客户;他的公司多次被济宁市委、嘉祥县委评为年度先进企业、尊师重教先进单位、先进个体工商户、产业技术先进企业、功勋企业、爱心企业等。

  “慈善,博爱,赤子之心!”

  即便在光环笼罩的之时,一种沉甸甸的责任也始终压在他肩头。李宪庆深切懂得企业越大,所承担的责任也也多。自创办企业二十年以来,他从未以残疾人自居,享受过国家的优惠税收待遇。相反,他积极向国家缴纳税金累计达500多万元。1990年至2000年自费在北京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做了3次大型肢体矫正康复手术,费用近7万,谢绝了政府及有关部门的照顾。他富裕了,作为一个身患残疾,同时承担家庭重担的企业家,面前有40多岁患癫痫病30年不能上班的弟弟需要照顾;十口之家三人因企业改制下岗需要帮助。但他并没有忘记社会上最困难的弱势群体,经常向社会公益事业捐款捐物。2008年5月汶川地震发生后,李宪庆当即向当地民政部门捐款1.5万元。村镇修路、供水、建学校、残疾人事业宣传等他都要慷慨解囊。2009年4月到5月,嘉祥县两名贫困农民在济南做肾脏移植手术,李宪庆听说后主动捐款5000元,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面对就业有困难的残疾人,他就在公司里给他们安排合适的岗位,让他们得以享受自食其力的快乐。目前,为帮助更多的残疾人就业,他正想方设法拓展企业,提供岗位,现已吸收安置贫困残疾人15名。未来一段时间内,力图把企业办成一个真正意义上为残疾人谋福祉的残疾人扶贫基地 。

  “责任,担当,我是领跑者!”

  2008年下半年金融危机爆发,海啸般的企业停产倒闭席卷全球, 但作为老板的李宪庆却并没有怨天尤人。满载着希望和信心,他化危机为机遇,做到了公司不裁员,并对公司员工工资上浮15%,同时为了帮助残疾人就业问题创建了省级残疾人扶贫基地。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创办了济宁市大学生就业创业实习基地,为找不到工作的残疾人和大学生解决现实问题,为社会分忧解难。在危机中还与上海一知名企业达成了合作合资协议,承接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战略转移。利用聘来的人才,投资阿里巴巴、环球资源等国际商务网站,积极开发新产品,累计投入50余万元,拓展国际市场。截止2009年5月底,他不到半年就签订了美国、西班牙等国家产品订单55万美金。自2008年春节后,生产一直处于满负荷状态,上缴税收比同期增加50%。

  当然,李宪庆的事迹还远远不止这些,他的奋斗史也是我们难以用笔墨一一尽述。他的事迹虽不惊天动地,但在平凡中处处透露伟大,在给社会的带来财富、做出贡献的同时,也树立了一面精神的旗帜,留给我们更多得是无尽的思索和启迪。(作者:尚景田 胡晓艳)

  【人物小传】

  1980年12月—1988年12月山东省嘉祥县疃里供销社会计、会计统计物价股股长

  1988年12月-1994年7月 嘉祥县疃里镇竹匠李村个体经营

  1994年7月自今嘉祥县世发竹器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1998年8月—2003年3月参与购买嘉祥县二轻供销公司担任改制后的嘉祥县新世纪工贸公司副总经理

  2004年5月自今任济宁天久工贸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2002年12月自今任嘉祥县政协第六届、第七届委员会常务委员

  2007年12月任嘉祥县残联副主席

  2008年4月当选山东省及济宁市第五届残联代表

  2003年5月当选济宁市首届十大杰出青年农民

  2008年12月当选山东省改革开放30年30人齐鲁乡土邮票上榜人物

  2009年1月当选第八届中国改革优秀人物

责任编辑:和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