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靖边县宁条梁镇庙畔村党支部书记刘世英同志
发表时间: 2009-05-03来源:

无愧党员高风  堪称公仆典范

----记靖边县宁条梁镇庙畔村党支部书记刘世英同志

和谐中国网hxzg.net陕西报道】提起靖边县宁条梁镇庙畔村的刘世英同志,在县、市都很有名气,每一个熟悉她的人无不为她艰苦创业、埋头苦干、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动,不熟悉的人听到她的事迹,心灵都会受到强烈的震撼,都为她在艰苦的条件下做出的不凡业绩而发出由衷的赞叹,宁条梁镇庙畔村的群众更是因为有刘世英这样一位一心为民的好支书而感到无比自豪和骄傲。这位村一级基层领导界的女英雄,用对党和人民的忠诚,用对国家和事业的热爱,用她的智慧和魄力、心血和汗水为庙畔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创造了一个个惊人的奇迹。同时也受到了省、市、县、镇的高度赞扬和好评,多次被省妇联评为“双学双比先进女能手”;被市委、市政府、市妇联评为 “榆林市科普工作先进个人”、“榆林市先进工作者”、“榆林市计划生育先进工作者”、“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三八红旗手”;被靖边县委、县妇联评为“靖边县劳动模范”、“优秀妇女工作者”、“优秀妇代会主任”、 “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山川秀美巾帼杯”先进个人等多个荣誉称号。

今年54岁的刘世英是一名优秀的农村基层工作者,自1974年以来,她先后担任过宁条梁镇庙畔村新法接生员、保健员、妇代会主任、计生村长、村委会主任、村党支部书记等职务,在村里一干就是三十多年。从1980年至今连续担任县人大代表,2000年至2005年当选为榆林市第一届人大代表,2001年当选为陕西省第十届妇代会代表,2006年当选为榆林市妇代会代表,2006年当选为中共靖边县委第十六届党代会代表,2007年当选为县人大常委委员。从她1999年当选村委会主任以来,面对全村贫困落后的现状,她吃苦在先,埋头苦干,带领全体村民执着而坚定地走上了一条艰苦奋斗、勤劳致富的创业之路,为群众排忧愁、解困难,深得全村群众的爱戴和拥护,村子的变化正以日新月异的惊人速度改变着。

一、艰苦创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变样

庙畔村属白于山区国家扶贫开发建设重点村,全村农业基础设施薄弱,许多的成熟水地旱种,群众靠天吃饭,人畜饮水相当的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相当的艰苦。刘世英上任以来,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她是看在了眼里,急在了心里,她带领村两委会一班人起早贪黑,上跑下联,争投资,要项目,通过各种渠道,千方百计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在农田水利建设上先后争取投资140多万元,实施民办公助水利工程新打机井65眼,购置水泵65套,发展水地6000余亩;防氟改水投资80多万元,打深井2眼,建水塔1座,水厂1处,完成了金盆湾村小组水厂的围墙、大门和院落硬化工程,铺设自来水管道389公里,解决了8个村小组3861890人的人畜饮水问题,协调完成了新桥水库加固排洪工程;在电力建设方面,先后争取投资90多万元,积极动员群众实施农电改造工程新架高压线路28.5公里,低压线路66.8公里,新增变压器14台,全村实现了组组通电;在道路建设上,协调修通了庙畔至大滩,冯园则到镇政府4公里油路建设任务,动员群众利用雨季维修村组道路18公里;在教育建设上筹集和争取资金46万元,新建庙畔小学教学楼一栋,维修了大桥畔小学,新建教师住房18间,教学条件和教学质量有了显著提高;在通讯建设上争取资金20多万元,安装有线电话160部,无线电话220部,全村手机拥有量达90%以上;在广播电视建设上争取微波接收设备60套,发放到了60户群众手中,有效解决了群众看电视难和信息闭塞问题;在扶贫建设方面争取投资150万元,实施调庄移民新修移民房150套,搬迁贫困户150650人,有效解决了山区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问题;在新农村建设上,投资15万元,绿化了307国道两旁移民点,粉刷了移民房,完成了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规划。2006年庙畔村被市上确定为新农村建设示点村,每年投资50万元。2007年被县委、政府评定为新农村建设二星级村。

通过几年来的努力拼搏和艰苦奋斗,全村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很大的改善,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群众生产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二、锲而不舍,带领群众迈上致富路

如何使农民尽快的富起来,她和村两委成员进行了深入调查和多方考察,最后决定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和品牌产业,大力发展粮、菜、草、畜四大主导产业。针对群众观念陈旧、科技意识淡薄、市场意识差和发展思路不明确的现状,刘世英通过对比、分析、典型引路等办法,动员群众大量种植蔬菜等经济作物。同时,她通过多方努力,争取资金80多万元,实施天保工程种草5000亩,实施退耕还林2200亩,荒山造林3000亩;争取到了24万元的补助资金,群众自筹170万元,在村里建起了奶牛厂,目前奶牛养殖量已达到300头,效益十分可观;新修温棚猪圈15000平方米,发展温棚养猪户300多户,建沼气池235个。目前,全村已经形成了以玉米、洋芋为主的粮食生产基地,以辣椒、大蒜、西瓜为主的蔬菜生产基地,以紫花苜蓿为主的优质牧草基地。为了解决群众农产品销售难和存贮难的问题,她向县上争取资金34万元,建起了蔬菜保鲜库一处,有效解决了群众的后顾之忧,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增加了农民收入。

2008年,在宁条梁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庙畔村完成投资80万元,实施了1000亩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任务,架高压线1公里、地埋线5.5公里、地埋管道800、安装变压器3台;投资70万元,在杨庄、庙畔两村小组建成千亩玉米超高产示范田,亩产量达到1048.3公斤,创全国第一;投资40万元,在刘庄、大桥畔两村小组建成千亩蔬菜示范园(其中拱棚49个,占地100亩,大田辣椒400亩,地膜洋芋500亩);投资20万元,完成庙畔至三管楼4.1公里通村油路路基工程,目前,道路已完工并投入使用;投资70万元实施农网改造工程,架设高压线路6.5公里,安装变压器10台,架设低压线路3.5公里。

三、甘于清贫,无怨无悔当村官

在庙畔村委的大门口有一块3平米的水泥黑板,黑板上醒目的写着“村务公开栏”几个字。在公开栏里详细公布了每一季度村务,各项费用的收支帐目及债务情况,让人一目了然。这也是自刘世英上任以来推行的一项村务工作制度。更是老百姓津津乐道的一道风景线。

刘世英的家在村北的河边上,五间土木结构的瓦房已经站立了二十多年了,家里的墙壁都发黄了,室内陈设也很简单,一组八十年代的组合衣柜、一个写字台、一台电视机、几个老式沙发,还有一部因工作需要才安装的电话机,这些就是她所有的家当。村里的大多数村民都翻修成了崭新的楼板房,甚至有些已经像县城里的一样进行了装修,购置了新式家具,摆上了新款家电等等。但刘世英的家却始终还是老样子。

在可喜的成绩面前,她并没有骄傲,更没有沾沾自喜。用她的话说:我做的还远远不够,我只是做了一名共产党员份内的、也是应该做的事。在她的努力下,庙畔村很少发生打架、斗殴、偷窃、抢劫的事情和集体上访的事情,做到了小事不出户,大事不出村,村风文明,民心稳定。

为百姓谋利益,为群众造福祉,这是刘世英作为一名村干部的真实写照。作为一名村支书,她担当起了致富领头雁的重任,正携手紧密团结村“两委”领导班子,带领全村老百姓奔向更富裕的小康社会。(来源:和谐中国网hxzg.net,全国妇联宣传部推荐)

责任编辑:和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