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与学会与青春期子女打交道
发表时间: 2009-07-24来源:
 暑假到来,英国不少家长选择暂时抽离繁忙工作,多花些时间与子女相处,以加深彼此间了解,增进家庭感情。然而,总有一些家庭在这一过程中磕磕碰碰,闹出许多别扭。

    按照英国教育专家苏齐·海曼的说法,问题并非出在青少年身上,而是缘自家长与子女相处之道。只要家长学会恰当地与青少年打交道,大多数难题可迎刃而解。

    青春如谜难家长

    英国慈善组织“家长热线”去年第四季度所接求助电话中,大约45%所反映问题与年龄介于13岁至18岁的青少年有关。

    英国教育专家、《如何管教你的青少年子女》一书作者海曼说,如果把活泼好动的儿童比作狗,那么躁动不安的青少年就像猫。

    “你给小狗喂食,训练它,支使它。小狗把头埋在你膝间,像对着伦勃朗肖像画似的凝视着你。受到主人呼唤时,小狗满怀热情地蹦跳进门。可长到大约13岁时,那只讨人喜欢的小狗一下子变成一只老猫,”海曼这般描述。

    对家长而言,先前一直管用的育儿手段现在却失了效:叫他往东,他偏要往西;叫他坐下,他非得跳上桌。

    海曼根据自身经验劝告家长,秘诀就在于“像对待一只猫似的对待你的儿子或女儿”。换言之,把食物摆在那儿,然后等待他们主动走近你。

    青少年仍然离不开父母的帮助和关爱,但这种需求具有不同于其他年龄段的特点。家长要学着与青少年打交道,学会与子女“谈判”。只要坚持恰当方式,家长们总有一天会收获子女的理解。

    说来容易做来难。作为一名继母以及经常接触青少年的教育专家,海曼感触颇深。她举例说,儿子亚历克斯原本同意去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锻炼一段时间,但后来没有成行,而是整天在家里“晃来晃去”并在祖父安排下打了份零工。海曼和丈夫都觉得纳闷:儿子怎么失去了冒险精神,对什么事情都不再关心似的?

    海曼禁不住唠叨起来。可她突然意识到,自己从未直接问过儿子的想法。于是,她给亚历克斯写了一封信,为自己不了解真实情况却妄下判断表示歉意。亚历克斯立刻打电话告诉她,其实他爱上一个女孩,所以才会放弃出国念头。

    “我意识到自己正试图改变他,却未曾倾听他的心声。所以,需要改变的那个人是我,”海曼告诉《泰晤士报》记者,“这就像玩跷跷板。你做出改变,对方也会改变。你在跷跷板上运动,他们也会相应运动。如果只是开口叫他们改变,他们一动也不会动。”

    现身说法巧应对

    海曼根据自身经验和多年研究向家长们传授心得。

    随着子女逐渐成人、走向独立,家长们意识到自己不再是孩子们的宇宙中心,甚至仿佛失去作为家长而存在的理由。家长们必须学会放手,让子女独自应对各种问题,从一次又一次错误中吸取经验教训。

    要家长眼睁睁看着子女“犯错”谈何容易,“家长不希望子女陷入危险,但称得上‘无可挽回’的错误其实少之又少”。

    海曼以自己为例,她曾是个好学生,但父母分居后成绩一落千丈,大学入学考试多次不及格,但这并没阻碍海曼走向成功。“我写了26本书,当上电台节目主持人、咨询师和‘家长热线’理事。我想告诉大家,不可逆转的事并不多,我们完全可以把这类经历转化为人生财富。”

    尽管青少年可能对家长表现出敌意,但家长得明白:令人讨厌的是子女的行为,而不是子女本人。至于青少年性行为和接触毒品问题,家长不必放大原有担心。

    家长应该时刻对子女大敞倾诉交流之门。交流无需刻意,搭车时也好、收拾换洗衣物时也好,见缝插针有何不可。家长也不必急于与子女面对面交谈,而应耐心等待子女主动敞开心扉。如果子女实在不愿对父母开口,那么家长还可鼓励他们与其他投缘长辈交流感受。

    另外,海曼提醒家长不可放纵子女言行,例如任由他们毫无节制地看电视、沉迷于互联网等。子女仍然需要家长的管教和约束。

    “别以成为子女的好朋友为出发点。你可以对他们友善,倾听他们心声,给予他们尊重,以平等姿态对待他们,”海曼说,“但孩子们期望你当好家长,而不是与他们打闹成一片。”

    支招点拨靠专家

    英国教育专家建议家长与青少年子女打交道时参考以下准则:

    第一,重视家庭聚餐。

    发布于《埃尔塞维尔青少年杂志》网站的一篇论文说,研究人员发现,青少年与家人共同就餐次数越多,他们染上吸毒恶习、离家出走或做出暴力举动的可能性就越低。聚餐能令青少年对家庭更具认同感,有助于维持家庭秩序、增进和睦气氛。更重要的是,聚餐可促进家长与子女间交流,为家长提供更多管教子女的机会,同时减少同龄人压力对青少年所产生负面影响。

    青少年或许喜欢在某些方面独来独往,但他们往往也愿意参加一些集体活动,例如与家人一起度假、航海、散步或骑自行车。这类活动也能“放大”家庭聚餐对青少年的积极影响。

    第二,关注子女,让他们知道你会在必要时加以约束,但同时也要信任他们,不要随意干涉或试图控制他们。

    第三,学会权衡哪些事情不能让步,哪些可以与子女协商,哪些可以放任不管。

    第四,读懂子女表现糟糕的原因。是因为与朋友们争吵么?还是出于对自身情绪和生理变化的恐惧?尝试着与子女交谈,找出背后原因。

    第五,子女出言不逊或许令你感到伤心,但别以为他们在针对你。

    第六,不管多么愤怒,你都得记住:自己讨厌的是那种言行,而非子女本人。

    第七,记住你自己的青春岁月,记住那时的你因为哪些事与父母冲突。

    第八,子女步入青春期时往往正是父母经历中年危机时。这种情况下,家庭冲突经常缘于家长对自身问题的焦虑,而非缘自子女本身。

    第九,不要期望子女实现你的梦想、过上你想要的人生。

    第十,管教子女并非易事。家长需要给自己留些“充电”时间。

    第十一,如果发现子女可能卷入吸毒、酗酒等麻烦,家长应向专业人士寻求帮助。不过,家长不必过分担心,因为青少年经常只是说着玩。(杨舒怡)

    相关链接:英国一名16岁少年对家长的10条建议

    马利·米勒想告诉父母:

    1.家长或许会担心子女交友不善,但他们没法替子女决定与哪些人成为朋友。家长唯一能做的便是鼓励子女参加一些较易接触到优秀同龄人的活动。

    2.对14岁以上青少年而言,晚上出去玩时难免遭遇酒精。家长没法阻止子女饮酒,顶多在子女醉酒呕吐时帮他们拍照留念而已。

    3.别一个劲对子女唠叨吸毒不好。奖励挺管用:我父母给了我一笔钱,条件是我18岁之前不吸烟、不吸毒。

    4.当我们参加聚会时,别老用电话或短信查问我们行踪,也别非得问清楚我们会在几点几分动身回家。

    5.把青少年性教育留给专家。现在每所学校都开设了相关课程。

    6.如果子女带异性朋友回家,别发表评论。这事不牢家长费心。

    7.不要试图让子女实现你未能实现的梦想、替你过上你想要的人生。

    8.不要在公共场所令子女难堪。

    9.记住:你不再是青少年,所以青少年不太可能信任你、像朋友一样跟你说话。

    10.你们叫我们收拾整齐、做好准备等“指令”,我们全听到了。重复即为唠叨。

责任编辑:和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