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新生学术道德教育第一课众院士现身说法寄希望
发表时间: 2010-09-24来源:

9月19日下午,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大学主办的“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报告会”在百周年纪念讲堂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志珍院士、中国科协副主席齐让、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院士、北京大学副校长刘伟、中国科协副主席黄伯云院士等出席了报告会。

“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报告会”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举行

针对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学术不端行为频发的状况,为进一步加强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工作力度,中国科协第七届常务委员会设立了由14位院士和7位专家组成的科技工作者道德与权益专门委员会,负责中国科协的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工作,尤其重视在青年学生中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新学期伊始,委员会的各位专家们来到北京大学,为2010级北大新生们上了内容丰富而意义重大的一节学术道德教育课。

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院士致辞

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院士向与会嘉宾、师生致辞。周校长强调,“北京大学素来倡导‘学术自由’,同样高度重视学术道德教育的开展”,他对北大学术道德教育和规章制度建设作一整体介绍。

中国科协副主席黄伯云院士

中国科协副主席黄伯云院士主持主题报告环节。他说,针对高校学术不端行为,“要像体育界对待兴奋剂一样严肃处理”。“近日喜闻北大位列《泰晤士报高等教育》2010世界大学排名第37,而要真正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还要继续加强学术诚信建设。”

中国科协常委、天津大学校长龚克教授

中国科协常委、天津大学校长龚克教授作《真实与责任——学术道德与规范的真谛》主题报告。龚克教授首先向同学们提出关于高等教育目标的问题,“求学问还是求学位?换句话说,是求本质还是求形式?”他认为,求学问才是教育的首要目标,而在求学之路上,特别要铭记学术道德与规范的真谛——真实与责任。“求真,就是竺可桢先生所说‘只问是非、不计利害’的科学精神;责任,则强调要尊重保护他人,这里的‘他人’内涵广阔,包括环境、自然、历史、人类等等。”关于学术界颇具争议的“‘一稿两投’是否属于学术失范”的问题,龚克教授指出,“关键要看是否真实地呈现了研究成果”。

浙江大学校长杨卫院士从2008年“贺海波事件”谈起,剖析事件始末和深层原因,并对事后浙江大学在推动学术规范建设上的举动,如推行“不得代通讯作者签名”等条例,作了详细介绍。杨卫院士强调,高校应弘扬求实学分,尊重知识创新。

中国科协常委、北京大学核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杜祥琬院士

中国科协常委、北京大学核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杜祥琬院士与同学们共同探讨“科技繁荣与科学道德”的话题。杜院士说,“科技繁荣需要灵魂的支持”,而作为北大校友,他认为“北大是有灵魂的大学”。“学术道德教育应该成为北大学生的公共必修课,这既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发扬,也是科学价值和科学使命的要求。”杜院士对科学道德和科学精神有其独到见解,他说,“我理解的科学道德是对人生的看法——人生观和对科学的看法——科学观的结合”,“科学精神的真谛就是八个字——追求真理、造福人类”。他还提出,针对学术不端频发状况,要建立以自律为核心,制度、监督、文化并举的树状体系。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王乃彦院士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王乃彦院士以“科研工作中的诚信”为主题,结合自己多年科研工作经验,向同学们阐释诚信对于科学的重要性。年届七旬的王乃彦院士一直热心青年教育,每一场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报告会都积极参与。最后,他提出对北大学子的殷切希望——培养对科学本身的浓厚兴趣。

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志珍院士

四场主题报告后,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志珍院士发表讲话。就主题报告中杨卫校长和龚克校长对本校学术不端案例的分析,王志珍院士予以肯定,“这正是高校对于处理此类事件具有充分信心的表现。相比过去‘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态度,正确对待、严肃处理学术不端事件不仅不会破坏学校声誉,反而能起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最后,报告会进入提问环节,与会领导专家与同学们进行了热烈的交流互动。学生代表向嘉宾献花以表敬意。

责任编辑:和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