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之平:职业教育首要任务是塑造健全人格
发表时间: 2014-03-17来源:

作者谭之平:全国人大代表、湖北职业技术学院

  从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又留在这里工作,今年,是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谭之平履职的第二年。在谭之平提出的建议里大都与“职业教育”有关。与记者谈到职业教育时,谭之平疲惫的眼神亮了起来。

  “去年我就提出要加大对职业院校资金的投入。对于回复,我还是比较满意的。”因为,湖北刚刚出台了职业院校的生均拨款政策,“但我希望能尽快落实到位”。

  对于职业教育,这个80后人大代表感情深厚。“当我想要实现医学梦的时候,是职业教育为我敞开了这扇门。我关心职业院校的孩子们,因为这条路我也同样走过。”

  平民出身的谭之平曾经辍学在武汉开了个小超市,一边做生意,一边自学高中课程。2005年,22岁的谭之平经人介绍进入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助产专业学习。2006年年底,她顺利通过了中专升大专的考试,成为湖北职院临床医学专业的一名大学生。

  毕业后留校工作,谭之平发现,职业院校的学生中,单亲家庭和留守学生居多,大部分学生从小与老人一起生活,缺少父母的约束,在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方面比较薄弱。虽然在学费、生活费上他们不用发愁,但是这些孩子缺少父母的爱,与同龄人相比,总是显得不大自信。

  作为一名职业院校的老师,又负责创业工作,谭之平非常在乎的是,她的学生毕业后,能不能找到对口的好工作。同时,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她更关心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

  在谭老师眼中,这些孩子真诚、朴素,有着坚强的性格,缺少的是自我肯定的信心,同时这些学生学习自觉性不高,自我控制力差,纪律方面也不让老师省心。

  “职业教育首要关注的是人格的塑造,再来谈有过硬的技术和专业能力。”谭之平说,她常与学生谈心,在这些胸怀梦想、渴望读书的孩子身上,往往能看到当年的自己。

  一直品学兼优的谭之平,由于家中的变故迫不得已辍学务农。喂过猪,种过地,打过猪草,开过店,无论如何,她心里的大学梦却一直都没有动摇过。“一直朝着理想走下去,办法总比困难多。”苦孩子出身的她常以此勉励自己。

  “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这样的传统教育效果并不好。”深知素质教育再也不能停留在讲台之上的谭之平,让她的课堂从学校走了出来。

  “通过做志愿者,让孩子们在奉献中懂得自我价值的实现。”作为湖北职业技术学院义工社的创始人,谭之平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方式,实现对学生人格培养的无缝对接。

  在每年的新生见面会上,1万多名学生像1万颗种子,被谭之平洋洋洒洒地播种在湖北孝感大地上。每逢新学期开学,在社团招新大战中,义工社总是满载而归。湖北职院将近三分之二的学生都报名加入这个志愿服务社团。

  谭之平的课堂,在贫困地区的山路上,在孤寡老人家中,在留守儿童的学校里。破破烂烂的山村学校,颤颤巍巍拄着拐杖挪步的残疾人,温饱无法保证的空巢老人,无人照料的留守儿童,都是谭之平的课本。当她和学生们一次次出现在这些需要帮助的人面前时,她发现,很多学生脸上少了自怨自艾的表情,多了发自内心的关切。

  有学生告诉她,陪伴空巢老人,让他们学会更加孝敬自己的父母。那些总不打电话回家的学生,悄悄拨通了家里的电话。

  有学生与她分享看到残疾人创业的感受:“身体有残疾的人都这么坚强,更何况像我这样的健全人,老师你放心,我一定努力学习,绝对有勇气面对一切困难。”

  也有学生在参加志愿服务过程中偷偷抹了眼泪:“以前觉得我好遭殃,家庭条件很差,埋怨父母没有能力。现在看到这么多留守儿童,我应该感恩,也应该尽我所能帮助他们。”

  “很多学生在参与志愿服务之后都会觉得,我存在是有价值的,我可以帮助到别人,也可以证明自己。”谭之平发现,她的学生越来越自信了。

  “我知道很多孩子到职业院校来,都是为了能够找到好工作。但同时,我们需要通过好的教育去实现孩子性格的再造,帮助他们成为自信、乐观的人,这样的教育才是均衡的。”学生的变化让谭之平欣慰,也让她更加看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在两会上,作为教育界的代表,谭之平为职业院校的学生们代言。“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职业院校的学生有很好的成长渠道和上升通道,一方面能够完善自己的人格,另一方面找到一份既能适应社会需要又能满足自己爱好的工作。”

责任编辑:和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