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三台县创农业产业化发展锦绣之路
吴雨峰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解决好农村、农业和农民“三农”问题,事关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民素质和民族复兴。中央1号文件连续9年关注三农,其目的就是要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稳定,尤其解决好农业发展问题,是“三农”问题迎刃而解的基础和关键。
春意盎然,生机勃勃,新春伊始,是各地围绕中央1号文件大书特书之时,有关破解农业发展难题的各项落实行动开展的如火如荼。千秋之中,伯仲之间,四川省三台县的农业发展让人眼前一亮,无比耀眼。
“农业必须走产业化发展之路”,三台县农业产业化办公室黎华主任一语道破农业发展的关键。2011年底,在参加绵阳市首届农副产品博览会上,我们认识了这位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探路人。2012年万物复苏之季,我们驱车前往三台县,探寻该县在县委、县府的领导下,如何走上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锦绣之路。
责任心突破农业产业化发展瓶颈
三台县历来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县,先后被列为四川省和全国粮食、油料、生猪、麦冬、米枣、油橄榄等生产基地县,尤其是涪城麦冬、崭山米枣、潼川豆豉农副名优土特产,深受社会各界喜爱,可谓农业资源极为丰盈。然而农业产业依然是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式发展,始终没有形成规模,更没有形成市场,一直成为三台县农业产业发展迈不过的坎。
一路从农村基层摸爬滚打过来的县农业产业化办主任黎华上任以后,怀着多年来对农民朋友兄弟般的感情,秉持着视农民之事即为自己之事的高度责任心,把办公室“搬进”了农产业企业和田间地头,深入调研,认真分析。努力探寻三台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之路途。
三台县属于丘陵地区,黎主任带领他的队伍深入考察,发现很多山坡上的旱地里仍旧种植油菜、小麦等传统农作物,由于土壤贫瘠,水源条件也比较差,导致收成欠佳,农民增收常常是纸上谈兵。为了在这块贫瘠的土地里让农民挖出“宝贝”,得到实惠,他们通过查阅书籍,向农业产业发展优秀的地区取经,力求寻找适合该县的新兴产业。在调研中他们发现三台县前锋镇回乡创业人士李向阳引种的新品种—藤椒,经过深入的了解发现这种产品对水土要求低,耐干旱、耐脊薄,平时的管理不劳心劳神,产品的口感也从四川口味变得更加大众化,产量比传统花椒还高了许多倍。尤其令人欣喜的是,藤椒的市场供给量仅占需求量的三成,市场前景广阔。鉴于品种优势,县农业产业化办果断决定在全县推广,一方面在全县适宜种植的镇乡引导农民种植,另一方面支持李向阳组建专业合作社、兴办藤椒加工企业,推进藤椒产业化发展。
功夫不负有心人,藤椒新项目在三台县的推广获得了成功,县委县府把藤椒着为重点产业列入农业十二规划。规模从2008年的200亩发展到如今的30000余亩,计划到2020年发展到三十万亩。对当地老百姓而言,他们现在既可以自己种植藤椒,比过去种植传统农作物每亩多收入三、四千元,也可去就近的藤椒种植企业打工,照看了一家老小,每月还能挣上2000余元的工资。而对企业老板们而言,他们更是尝到了甜头,还告诉我们将把这个好产业进行不断推广,并计划建立藤椒精深加工厂,提高藤椒的附加值,打造“一条龙”式的农业产业链。
由此可见,一个藤椒产业的成功引进和良性发展,不仅让农民增了收,还解决了农民的就业,促进了农村的和谐稳定。真是一个农业好产业,让“三农”问题不再是问题。
黎主任告诉我们,对于他们实地调研后,市场前景广阔又适合发展的农业产业,政府将予以重点扶持。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药材麦冬就是这识水土的植物,在全国也就部分地区能够种植,而三台县就是其繁衍生息地之一。但是多年来农户分散种植,与市场脱节,产品价格低廉,经济效益差。
恰逢此时,从故土三台县外出务工的陈岗福总经理,看着脚下这方水土所滋养的麦冬如此凋零的发展下去,决定回乡创业,把麦冬产业做大、做强。黎主任听闻此好消息后,积极主动地找到陈总,了解情况,传达党和政府对农业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共商麦冬发展大计。
陈总在县农业产业办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仔细策划,决定调整麦冬生产思路:告别过去旧式生产模式,采用无公害纯天然种植技术,让麦冬变成真正的绿色产品。然而产量低的短板始终是老百姓采用新种植模式的最大心魔。陈总意识到产量低了就必须把价格提上去,要想把产业形成规模就必须要带动当地老百姓积极参与。于是,本源麦冬种植专业合作社呼之而出,在不断加大资金投入的同时,与科研院校合作,解除了技术上的难题,与药材加工企业合作,扫除了销路上的障碍,并用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采购、统一加工、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销售七个统一保证麦冬的优良品质。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采用新方式种植出来的麦冬如今成为药材加工企业的香饽饽,价格翻了好几番。
在实地参观麦冬产业园的过程中,陈总把整个产业的发展情况给我们娓娓道来,并告诉我们,正是县农业产业办务实和负责任的工作作风,给他回乡发展麦冬产业吃了定心丸,让他敢于把多年来靠外出打工挣的辛苦钱投入到这片他挚爱的热土之上。陈总还说,他打算把标准化种植面积由现在的2100亩发展到10000亩,尤其在科技创新上多下些功夫,其当前正在加紧实验的“高架”种植模式,更能合理而高效地运用紧缺的土地,提高土地产出率,以此带动更多农民朋友加入他们合作社,实现其共同致富的多年夙愿。然而,对于县农业产业办黎主任他们来说,也正是陈岗福如此果敢的勇气和朴实无华、踏实奋进的创业精神,让他们更加坚定了三台县农业产业未来发展更加美好的信心。
把服务从口上转到脚下
国家一直都在推行政府职能转变,构建服务型政府已经成为普遍共识。“服务不是口号,而需要靠我们的双脚进行践行”,这就是黎主任对党和政府服务职能与众不同的解读。
在三台县,县农业产业办不是指点江山好高骛远的“指挥家”,而已然成为当地农产业企业与政府的工商、税务、质检等部门沟通的桥梁,为企业在办理相关手续方面遇到的困难排忧解难,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办事效率。对于在调研中发现的作坊式生产和家族式管理的企业,就深入企业组织召开现场办公会,与企业一道分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企业发展推举先进的管理方式。对于招商而来的新企业,从基地建设,到投入生产,直至最后的市场销售,实施全程式服务,并为企业及时反馈信息。
“‘酒香不怕巷子深’已经过时,即使是好东西,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也需要加大宣传”,黎主任对农产品市场宣传的深刻见解非同寻常。有了农业产业,要让其不为“昙花”而持续稳定发展,市场是首位,要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合理配置农业资源。
黎主任在深入农户细心交谈过程中,常常听到农民兄弟抱怨种了东西卖不出去或卖得过于低廉,凭借多年的市场经验,他们发现其根子在于没有遵循市场规律,农业产业的购销体制不畅是农业产业不能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深知产供销形成一条龙是当前农业产业在市场经济中大有作为的一着好棋,党和政府在创设“产、供、销”链条的活动中必须起着关键作用。
三台县很多的名优农副产品,很多人都知道好吃,却不知道其出处,缺乏宣传是根本原因。于是,县农业产业办一方面及时收集和传达市场行情,给企业主们做思想工作,分析市场,讲解宣传对于产品销售的重要性,甚至把“秒杀”和“微博”等网络营销方式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另一方面带领农业产业企业积极参加农副产品交易会、农业产业发展论坛会等各种活动,只要那里举办好的农产业活动,都会尽最大努力的组织企业参与,地方遍及北京、上海、成都等地,每每到了这些地方,还帮助企业进行产品推介,分析市场定位,增强企业发展的信心。
正是他们多措并举的诚心服务,让农户和企业走在信息时代的市场前沿。近年来,三台县的涪城麦冬、崭山米枣、潼川豆豉、藤椒等好产品才见诸各媒体报端,广受好评,其收入自然是水涨船高。
县农业产业办工作人员周到细致的服务,企业主们看在眼里,满意却写在心里。
三台县农业产业发展锦绣之路
责任心和服务是三台县农业产业化办公室的工作准则,看似平凡的几个字,在领头人黎主任的带领下,却演绎得如此不平凡,铺就了农业产业发展锦绣之路。正是他们高度的责任心和优质的服务,让该县农业产业企业界人士心服口服,交口称赞,打心里对党和政府认可,并非看到你位高权重而表面对你笑脸相迎。
在传统农业发展让农民增收困难的局面下,三台县农业产业百花齐放的发展美景,让我们增强了农民增收的信心。但如此美景和坚强信心,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用数日扎实有效的工作换来的。有关他们工作的方方面面,我们刨出了根,却深不见底,短短文字也仅能略表褒奖之意。
就在我们即将离开之际,还有更多有实力的企业打算扎根三台,欲把传统农业产业和现代观光农业相结合,建设新型的农业产业发展模式。看来三台县未来农业产业发展锦绣之路更加灿烂,只能恭迎阁下实地品鉴了。